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乡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发展迅猛,再加之区域内网络技术的崛起,致使乡村社会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在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乡村社会,有太多的人不适应,尤其是乡村中小学的教师,站到讲台上,面对一张张小脸,真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教,才能成为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的好教师。
由于本人也是乡村教师,是一个有35年教龄的老教师,居住在乡村。放学后,节假日经常和邻居聊天和亲戚走动,从中了解到了农民兄弟对区域内教师的不同看法。总的来说,他们对教师质疑的比较多,称赞的比较少。为啥还会出现如此不尽人意的看法,我想他们一方面不了解教师,一方面因部分教师的做法欠妥造成的。
每每和同事们谈起自己的学生,谈起学生家长,都满脸的惆胀和无奈:区域内的教师真不知道该咋当?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1.人的全面发展观:人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不能游离于社会这个群体之外。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个体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发展。教师这个个体和群体是比较特殊的,他担负着为社会育人的功能。育人者首先要有一套过硬的做人本领。练就过硬的做人本领首先要学习,要发展自己。教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上,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学习新知识,增长新能力,以适应发展了的社会和不断向好的教育形式。如果停留在原有水平或者是他原地踏步走,那么教育教学工作就难以做好,甚至会有害于教育。所以,教师要直面现实,发展自己。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而是转换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气氛的维持者、教材的提供者等等,并最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学过程中教与学重心的转变,即教师应从关注如何去教,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上来,即教师如何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因此,建构主义要求:①教师应该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发展;②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尽量少用惩罚;③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④作为有效的教师要有相应的责任,包括对学生有激励作用,有良好的态度,关心学生;⑤教师应该将积极的态度和热情带到课堂,这些好的情绪在教学中常常能够感染鼓舞学生。
3.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变革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但从事实践的人是有目的、有立场、有价值导向的。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实践主体的需要,因而实践观必然包含价值性和方向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教师的发展离不开当前社会的发展,乡村教师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正在发展变化的乡村这个社会的大区域。乡村教师要深刻剖析当前乡村的社会状况,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距离逐渐加大,教育生源逐渐缩小,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学生越来越难管,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是越来越缺失。根据目前的乡村教育状况,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发展,提高在乡村做教育的能力。
4.创新观:墨守成规,遵循老路,拘泥于传统永远做不好工作,永远开辟不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到头来是僵化,是闷死。区域内教育的发展是突飞猛进,作为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旧的常规,冲破乡村教育的藩篱,在继承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乡村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乡村教育的形势变了,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随机应变,创新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乡村教育的颓废状态扭转,直至走上一条新的教育发展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
1.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现状;
2.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
3.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
4.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5.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政治修为;
6.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心理素养。
课题研究的目标
如何发展区域内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育?我们必须找到一个抓手,找准一个着力点、一个突破口。因此我们从“‘乡村教师的为师之道’研究”为切入口,争取经过研究,为振兴乡村教育出一点绵薄之力:
1.本课题研究力在改变教师的教育观点,使之更符合乡村教育的实际。
2.本课题研究意在为乡村教师的成长,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3.本课研究重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乡村教育犹如一滩水,区域内的乡村教育更如一滩死水,要活起来,关键看教师。教师有活力,教育就有活力。本课题研究目的就在如何让教师充满活力。
4.本课题研究旨在确立区域内乡村教师的为师之道。
5.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乡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让乡村孩子享受更好地教育,让乡村孩子的发展奠定更好地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对象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对教师的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调查法:深入乡村小学学校实际调查,弄清当前乡村教师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探索乡村教师的为师之道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经验总结法:将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提炼总结,并在学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文献法: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课题研究的对象 章丘区乡村小学教师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与步骤、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措施
1.聘请课题研究顾问
吕学江(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郭道胜(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王海斌(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李宁(《济南教育》编辑部主任)
刘成胜(白云湖学区学校校长)
2.课题主持人和成员是老中青三结合。做到了尽可能全面掌握教师的实际,是课题研究最大化的接近实际。
3.课题经费保障:学校在课题开展研究中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讲座费、资料、印刷费、上网费、研究人员外出交流学习费、研讨会议费等,并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设备。
4.制度保障:学校建立了激励机制,特别对课题组制定了激励措施,同时鼓励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并以此作为评先、评优和晋级的主要依据。学校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充分提供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每学期给教师推荐相关教育理论,明确具体学习内容,并不定期抽检学习情况。要求每位教师不仅有理论学习,更要结合教学实践谈反思。
5.研究资料获得:校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及课题组成员自己购买等。
6.走出去,主动与外地学校沟通交流,丰富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1.2020年6月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开题活动。
2.课题的实施初级阶段:(2020年6月——2020年9月初期研究)
(1)查阅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及理论文献。
(2)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文献。
(3)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动员、调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4)明确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及过程,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5)2020年9月,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组织课题开题论证活动。
3.课题的实施中期阶段:(2020年9月——2021年6月)
(1)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收集课题研究记录,撰写研究反思和研究论文。
(2)按时上传课题研究资料,交流分享研究心得。
(3)进行阶段性总结,上报研究情况,请专家指导教师指导帮助。
(4)积极参加章丘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的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记录笔记,改进研究方法。
4.课题实施后期阶段:(2021年7月——11月)
(1)继续搜集资料,研究。
(2)邀请各级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领域进行指导。
(3)完成专著草稿的撰写。
5.总结、结题阶段:(2021年12月)
(1)做好结题工作,专著撰写完成。
(2)完成课题研究资料收集,装订课题研究档案袋。
(3)组织申请专家鉴定。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含阶段性成果)
1. 目前乡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现状分析 论文 陈守行、杨志银
2.乡村小学教师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论文 陈守行、 冯菲菲
3.研究报告 杨志银
4.《区域内乡村小学教师的为师之道》 著作 陈守行
六、课题管理
成立“区域内乡村教师的为师之道”课题研究指导小组组,负责对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规划、研究设计、人员培训、组织实验、检查指导、效果评估等。
课题研究指导小组:
组长: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郭道胜
组员: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王海斌
章丘区教育和体育局教育专家 郑春燕
白云湖学区学校校长 刘成胜
白云湖学区学校 “区域内乡村教师的为师之道”课题组
2020.6.30